如果你留意,相信你會發現,在交易中常常是知易行難。了解原則並不難,但能堅持做到卻是難之又難。甚至我們大部分人會重複同一個錯誤,“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好幾回”。是什麼原因使得我們一錯再錯,又是什麼原因阻止我們來改正錯誤呢?
先讓我們來回憶一下,我們在意識到錯誤的那一瞬間的心理活動。仔細體會,有沒有唉聲嘆氣,有沒有後悔、僥倖的情緒涌上心頭?如果有,那麼下一步的動作是不是去重新尋找支持自己原觀點的理由?我們以為我們是在做分析,但實際上,我們是在逃避問題。逃避眼前的虧損,逃避虧損會繼續擴大的可能,逃避必須對眼前的情形做出決定的事實。甚至於我們的心處於明顯的矛盾中,一方面認為必須要止損出局,另一方面又非常害怕這樣做,或者一半的心還想著虧損也許還會再回來。為了消除焦慮,我們在主動地分心,主動地偏離了當下的重點。
這讓我想起一個詞——鴕鳥心態。遇到危險時,鴕鳥會把頭埋入草堆裡,以為自己眼睛看不見就是安全。事實上鴕鳥的兩條腿很長,奔跑得很快,遇到危險的時候,其奔跑速度足以擺脫敵人的攻擊,如果不是把頭埋藏在草堆裡坐以待斃的話,是足可以躲避猛獸攻擊的。
這個比方,我們都能夠理解。我們也都明白,逃避並不能解決問題,一旦我們轉過頭來,問題還是在那裡,甚至問題已變得更嚴重。所以,勇敢地面對它,在第一時間做出決定是最好的選擇。
然而,雖然理智上完全贊同以上觀點,但在交易的實踐中,卻依然不能在最需要做出決定的那一刻保持理性。種種擔憂讓我們的心處於嘈雜的狀態,阻止我們做出正確的決定。
人的心能觀察、分辨、學習,如果我們的心處於澄靜的狀態,觀察盤面並不難,保持客觀也不難。但是我們的心常常被別的事情所占據,被我們原有的觀點、被對虧損的擔憂、被後悔的情緒所占據,這一切使得我們難以對盤面保持客觀,難以及時地對盤面的變化做出反應。
正如克里希那穆提所說,“只有不被佔據的、有空間的心才能應付並且解決問題,因為這樣的心才是清新的,它能以創新的角度來接觸問題,而不停留在自己的記憶以及傳統的古老遺產中。”
那麼為何我們的心會如此不安寧?擁有一顆不被佔據的心是很困難的,我們的心時常充滿著各種突如其來的思緒。欲望與恐懼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情緒,如果說要克服,自然是難之又難的事情,“一定要克服”的心理甚至會將我們引向偏執。倒不如是接受它,承認它的存在。但是,請把思考的重點放到解決問題上去。
解決問題,而不是逃避問題;承認錯誤,並且快速地解決。如果思維的主線是這樣的,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,僅僅是如何做,如何盡快地中斷虧損,並且尋找到新的機會。抓住重點思考,勇敢地面對問題,盡可能地將精力放在解決問題上,只有這個時候才能擯除掉舊有的想法,擯除掉因尋求安全而產生的僥倖與逃避的心理。
打破舊有的思維模式,自然需要勇氣,然而,最重要的是,需要認識到事物的本質。對於交易的整體而言,其最根本的問題是,我們追求的,是“盈利”還是“證明我正確”?如果我們的目的是盈利,那麼糾纏於一次的成敗就沒有意義。打勝仗固然有成就,打敗仗而能夠全身而退也是不容易的事情;保全資金,給自己更多的機會才是正道。
同樣的,對於單個的交易而言,當我們在應該勇敢時膽怯,在應該謹慎時勇氣十足,也是因為我們對於“什麼是機會”還沒有清醒的認識,如果真正理解了什麼是機會,就能在機會來臨時勇敢,而在不是機會的時段保持謹慎。
進一步說,當我們在同一個問題上連續犯錯時,也需要檢視自己,對這一問題的本質是不是還認識得不夠?對這一情形下所面臨的風險是不是還認識得不夠?筆者相信在平坦的大道上走路和在懸崖峭壁上攀岩時,所用的精力是完全不同的,當你認識到一不留神就會掉下去時,一定會付出百分之二百的注意力。
這也就是鴕鳥心態的本質,因為我們對其危險性還沒有足夠的認識,對舊有的思維模式的危險性還沒有足夠的認識,我們遵循了潛意識中逃避痛苦的需求,而不能正視問題。這導致我們落入理性與情緒的反複掙扎中。
因此,如果你真的想要交易成功,那麼,請運用你敏銳的心智去探索交易的本質;如果你全心全意去研究它,你一定會發現真相。只有真相才能使你解脫,帶給你自由與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