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這樣一則真實的事情。1923 年,美國福特公司一台大型電動機發生故障,不轉動了。公司請所有的工程師會診,但查了四個月也沒有結果。後來,他們請來移居美國的德國人斯特曼斯。斯特曼斯來到電機旁,這裡敲敲,那裡看看,花了三天時間,然後用粉筆在他認為有問題的地方畫了一道槓。隨後,他讓福特公司的人打開電機,將線圈減少 17 圈。電機就這樣修好了。斯特曼斯向福特公司開價 1 萬美元。福特手下的人嫌貴,畫一條線居然要1萬美元,太離譜了。斯特曼斯說,畫一道槓收取 1 美元,知道在哪兒畫這道槓收 9999 美元。
有很多時候,期貨操作和斯特曼斯畫槓有點相似:在一間冬暖夏涼的房間裡,在期貨交易時間裡,在電腦下單軟體裡,輕輕兩次(一次開一次平)點擊滑鼠或鍵盤(有的下單軟體便利到只按一個鍵即可),成千上萬的資金便源源不斷地轉入投資者的賬戶,於是在期貨市場中永遠不缺少短時、快捷暴富的美麗傳說。但就像福特手下的人忽視了專家劃槓背後的長時間的知識積累、縝密細致的大量研究一樣,我們往往忽視了成功的期貨操作者在下單前、中、後作出的大量的知識儲備、經驗積累,以及交易心理的磨練的過程。而這種下單前、中、後的大量的工作同所有的成功者一樣,需要勤奮來完成。
其實也不僅僅是一般投資者,連期貨專家也在很多時候宣揚期貨操作很簡單的論調。比如斯坦利·克羅,他說期貨是坐著賺錢的,不是操作賺錢的。而且務求簡單(KISSKeepItSimpleStupid)。在各種媒體上,我們也讀到很多專家的文章,說什麼期貨操作不同於種莊稼、在工廠做工,只要下苦力就行了,而更多的在於把握時機。其實他們說的也有道理。畢竟他們是成功者,但對於初學者顯然不合適。這主要是因為境界不同。